德国足协杯多少场比赛啊呢
大家好,今天的内容将围绕德国足协杯多少场比赛啊呢展开,同时也会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实用的信息!
本文目录
德国足协杯(DFB-Pokal)作为德国足球最高级别的杯赛,自1975年创办以来,历经四十余载风雨,已成为德国足球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在这片绿茵场上,无数激情四溢的比赛轮番上演,见证着德国足球的辉煌与荣耀。本文将带您走进德国足协杯,探寻这场盛宴背后的故事。
一、德国足协杯简介
德国足协杯由德国足球协会(DFB)主办,参赛队伍涵盖德国各级联赛以及业余联赛的优胜者。比赛分为预选赛、小组赛、淘汰赛和决赛四个阶段。自2006年起,决赛采用单场决胜制,胜者将获得德国足协杯冠军,并代表德国参加下赛季欧洲联赛。
二、德国足协杯的魅力
1. 热闹的预选赛
德国足协杯的预选赛阶段吸引了众多业余联赛队伍的参与。这些队伍在各自的联赛中脱颖而出,为了梦想和荣誉,他们勇敢地踏入职业联赛的舞台。预选赛的激烈程度堪比职业联赛,精彩纷呈的比赛为德国足协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2. 小组赛的较量
小组赛阶段,来自不同联赛的队伍同场竞技,为球迷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较量。在这个阶段,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差距得以缩小,比赛悬念丛生。球迷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精彩瞬间,感受到德国足球的激情。
3. 淘汰赛的较量
淘汰赛阶段,比赛愈发激烈。在这个阶段,各支队伍为了晋级决赛,拼尽全力。每一场比赛都充满悬念,球迷们为心爱的球队呐喊助威,共同见证德国足球的荣耀。
4. 决赛的巅峰对决
决赛作为德国足协杯的最高潮,历来备受瞩目。冠军球队将获得德甲联赛的附加赛资格,同时代表德国参加下赛季欧洲联赛。在这场巅峰对决中,球迷们见证了无数经典瞬间,也见证了德国足球的崛起。
三、德国足协杯的历史辉煌
自1975年创办以来,德国足协杯见证了无数辉煌时刻。以下是一些值得铭记的瞬间:
1. 多特蒙德王朝
在1988年至1995年期间,多特蒙德队连续八次夺得德国足协杯冠军,成为德国足球史上的霸主。这一时期,多特蒙德队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球星,如马特乌斯、克林斯曼等。
2. 拜仁慕尼黑荣耀
拜仁慕尼黑队是德国足协杯的常胜将军,自创办以来共夺得34次冠军。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拜仁慕尼黑队连续六年夺得德国足协杯冠军,创造了新的纪录。
3. 德国足球的崛起
德国足协杯见证了德国足球的崛起。在21世纪的德国足协杯中,德国国家队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球星,如穆勒、格策等。这些球星在德国足协杯的舞台上,为球迷奉献了无数精彩瞬间。
德国足协杯作为德国足球的最高级别杯赛,承载着无数球迷的期待与梦想。在这片绿茵场上,激情与荣誉交织,为球迷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角逐。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德国足协杯将继续书写辉煌,为德国足球的崛起添砖加瓦。
德国足协杯决赛
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5月13日2时(德国当地时间12日20时),第69届德国杯决赛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打响,多特蒙德5比2击败拜仁(微博),成为第5支夺得德国双冠王和第10支3夺德国杯的球队,也是继法兰克福(1976-1977)之后第2支正式比赛对拜仁5连胜的球队。开场不到3分钟,香川真司打进2003年以来德国杯决赛最快进球。此后他还助攻一球,莱万多夫斯基则上演帽子戏法。罗本点球和里贝里远射各下一城,戈麦斯制造点球,还有次头球顶中门框。
拜仁联赛对多特蒙德已4连败,如果复仇成功,将把本队保持的德国杯夺冠纪录增加到16次,上周德甲(微博)末轮,欧冠决赛停赛的阿拉巴、巴德施图伯和古斯塔沃没有首发,本场三人都回归11人名单,季莫舒克、孔滕托和穆勒失去位置,克罗斯前移打前腰。多特蒙德主帅克洛普沿用近期主力阵容,京多安力压本德首发,与队长凯尔组成双后腰。
德国总统高克、总理默克尔、德国队主帅勒夫到场观战。勒夫宣布的德国杯集训名单有10人首发出场,另有格策、穆勒、本德坐在替补席上。明天还将指挥英超的弗格森也出现在看台上,考察对象可能是转会传闻中的香川真司。开场158秒,多特蒙德就取得梦幻开局!古斯塔沃后场破坏,却将球回传到本方禁区右侧,布瓦什奇科夫斯基抢在出击的诺伊尔之前横敲,香川真司中路距门12米处左脚推射空门得分,1比0。这是多特蒙德在与拜仁正式交锋中连续9场首开纪录。
第8分钟,罗本右肋直塞,戈麦斯右侧距门9米处单刀小角度射门,魏登费勒出击倒地封出,但他也因此受到冲撞肋部受伤,替补门将朗格拉克开始热身,魏登费勒休息数分钟后重新投入比赛。第18分钟,克罗斯中路分球,阿拉巴左侧距门16米处左脚斜射高出。第23分钟,小猪中圈精准直塞,戈麦斯禁区左侧抢先一桶趟过魏登费勒,被对方扑倒在地,点球!魏登费勒吃到黄牌,罗本操刀骗过魏登费勒左脚推进右下角,1比1。这是他本赛季35场比赛第19球,其中7个是点球。
朗格拉克还在热身。第29分钟,苏博蒂奇解围打在罗本身上折射到禁区右侧,戈麦斯在门前13米处抽射高出。第33分钟,戈麦斯分球,里贝里左路下底传中,拉姆在门前12米处左脚推射被胡梅尔斯封堵。魏登费勒终被朗格拉克换下。第40分钟,香川真司将队友抽射挡到禁区左侧,布瓦什奇科夫斯基扣过博阿滕,被对方绊倒在地,主裁判加格尔曼指向12码,这是德国杯决赛史上第2次双方都获得点球,胡梅尔斯主罚右脚推射被诺伊尔指尖一托还是滚入右下角,2比1。
由于魏登费勒治疗拖延了时间,上半时补时长达5分钟。补时第1分钟,多特蒙德扩大比分!莱万多夫斯基头球摆渡,香川真司中路直塞,博阿滕造越位失败,莱万多夫斯基在门前12米处推射被诺伊尔一挡入左下角,3比1。
下半时,穆勒换下古斯塔沃,克罗斯位置后撤。第51分钟,巴德斯图伯高抬腿踢中布瓦什奇科夫斯基头部,被黄牌警告。京多安在门前22米处主罚任意球稍稍偏出近门柱。
拜仁第68分钟错失良机,里贝里突入禁区左侧传中,戈麦斯在门前10米处冲顶击中右门柱与横梁交界处!孔滕托换下阿拉巴。小猪背后铲倒莱万多夫斯基,被黄牌警告。第71分钟,拉姆右侧禁区边缘抽射高出。拜仁第76分钟缩小差距,罗本直传,里贝里右路内切连续骗过几名后卫,禁区边缘左脚抽射入远角,2比4。随后里贝里再次远射被朗格拉克没收。第80分钟,罗本右路左脚传中,戈麦斯在门前12米处回身头球偏出右门柱。
本德换下香川真司。拜仁第82分钟又丢一球,诺伊尔出击在皮什切克脚下扑球,抱住球后意外脱手,皮什切克禁区右侧挑传,莱万多夫斯基后点距门4米处头球顶入近角,5比2,这是莱万多夫斯基本赛季第30球,他成为2002年马凯(拉科鲁尼亚)之后首位对阵拜仁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此前德国杯决赛中,只有席勒(193年)和沃尔法特(1986年)上演过帽子戏法。
胡梅尔斯随后吃到黄牌。佩里希奇换下布瓦什奇科夫斯基。多特蒙德最终5比2胜出,这是拜仁2009年4月1比5负沃尔夫斯堡后,对阵德国球队输得最惨的一次,此役总共7个进球也追平了德国杯决赛最高纪录(1958年、1959年、1986年)。
拜仁(4-2-3-1):1-诺伊尔/21-拉姆,28-巴德斯图伯,17-博阿滕,27-阿拉巴(69'26-孔滕托)/30-古斯塔沃(46'25-穆勒),31-施魏因斯泰格/10-罗本,39-克罗斯,7-里贝里/33-戈麦斯。
多特蒙德(4-2-3-1):1-魏登费勒(34'20-朗格拉克)/26-皮什切克,4-苏博蒂奇,15-胡梅尔斯,29-施梅尔策/21-京多安,5-凯尔/16-布瓦什奇科夫斯基(84'14-佩里希奇),23-香川真司(81'22-斯文-本德),19-格罗斯克罗伊茨/9-莱万多夫斯基。
中国足球牛吗
中国足球不牛。
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内的足球队均为专业队,大多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名称也以各省市的地名为主。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属于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行业体协,比如铁道部下属的火车头队、军队下属的八一队、武警部队的前卫队等。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将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职业化的主要动机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完全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足球俱乐部",不过其中很多是并未完全脱离原地方体委的个体,比如北京国安、广州太阳神。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国才出现了完全脱离政府机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而与此相反,诸如辽宁队、八一队等原专业体制下的老牌劲旅,则多年内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原有政府行政关系,最终面临降级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超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仿照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等欧洲先例,由各职业联赛俱乐部自主管理和运营赛事,逐渐脱离中国足协的管理。中国足协转而负责各级国家队比赛、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等任务,以及组织足协杯等其它赛事。
2013年6月15日,在合肥体育中心1:5惨败于泰国国奥,这场比赛再次将中国国足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人表示不再相信中国足球,甚至有个别高校校队出面公开挑战国足,实在是很闹剧。
因为中国足球不牛,所以人们这样吐槽中国足球:
想象一下这样一幅画面。
老爸在电视机前看国足被虐1:5,无比愤怒,大骂"中国足球还有救么?"
孩子跑出来说"老爸让我出去踢会儿球呗"
"踢个P,你不想考大学了么?"
再想象一下这样一幅场景
校长在窗边和区教育局的领导谈心。
区领导:"你们学校的体育运动的氛围搞得真好,要坚持!"
校长刚想谦虚,一个足球飞过来打碎了的校长办公室的窗。
校长对体育老师说:"下次课改成篮球吧!"
最后一幅图
开发商告诉消费者:"我们这个楼盘真的很不错,边上就是一个足球场,平时下班了,带孩子来运动一下,对身体好,说真的,我也是个球迷,如果住在这边,我会很开心的。"
过两年房子卖掉,开发商想开发二期.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一)外部环境
亚洲球队在德国世界杯上被修理得灰头土脸,对于中国足球可不是好消息。个大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会影响到国际足联下届世界杯的名额分配,“亚洲四强”齐刷刷地在打完小组赛后回家,基本决定了下届亚洲(包括澳大利亚)的出线名额将维持在4.5个。看到这个数字,朱家军就已经失败了大半。“亚洲四强”打世界杯不行,但在亚洲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却有绝对实力镇压可能的犯上作乱者。从心理上,中国也属于四强的挑战者,但中国队把出线的希望寄托在没见过大世面的国产教练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更大的错误在于,以为一次次的撞大运,总有被垂着的一天。而事实上,如果不发挥“后发优势”,中国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充当世界杯的看客。
(二)“中庸之道”
中国队上一任主教练阿里·汉凭自己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说出的“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感觉,恰恰折射出就是中国人日常为人处世中所体现的“中庸”哲学。中国的足球运动员是中国人,一个中国的“社会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而,他们踢球时,潜意识里总会体现出中国人的诸多特征,这恰恰就是中国足球的定位,为什么只能走“中国之路”的原因。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为什么只要打平就可以出线,最终却无缘出线的情况了。关键时刻“豁不出去,想守又守不住”这恰恰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在足球场上的具体表现,也正是“足球民族性”在中国足球上的最好表现,但是足球比赛关键时刻,就必须分出胜负,没有什么中间之路可以选择,“中庸之道”在足球上没有市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踢不好足球的症结所在。在球队受到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影响的同时,作为足球管理者,更无法摆脱这种“中庸”之道,因而像中国足协当初作出的诸如“每家俱乐部拥有国脚人数不能超过4人”等一系列决定,何尝又不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庸”,所以要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
(三)自大与自卑
多少年以来,单就中国足球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而言,我们一直在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东欧等国引进的那一整套体系,虽然这些理论体系在俄罗斯以及其他东欧国家早已被淘汰,但中国足球却依然未能更新。即便是职业化,十多年来,中国足坛请来了那么多的外籍教练,也依然未能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和适合新形势下提高与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大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中国人骨子里一方面比较自卑,另一方面又比较自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外国的月亮要比中国的圆”,但同时又始终强调“中国人的事情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而且最难以容忍的就是别人说自己不行,或者受挫心理极强。
(四)没有团队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而不是团队思维方式。站在中国媒体的角度,报道的恰恰是最典型的个人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一场比赛取胜之后,我们总是把进球者描述成一个英雄,一旦失利,总要找一个“替罪羊”。球迷在这种思维导向下,怎么可能有团队思维方式?
中田英寿作为近年来日本足坛崛起的标志性人物,在日本球迷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和人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中田英寿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场次数并不多,这其中必然有在海外效力的缘故,但两任日本主教练特鲁西埃和济科都曾公开批评过中田英寿,批评他在场上太“独”,不注重与队友配合,而且不少队友也抱怨中田英寿在场上的表现,也正因为此,特鲁西埃和济科在指挥球队参加比赛时,经常弃用中田英寿,但日本媒体和球迷很少出现类似我国的情况(在我国,不让大牌上,教练就下课!),这或许就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吧。
(五)没有层次感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恶习,脏、乱、差始终是我们想要解决但未能做到的。从整个社会来看,走后门和找熟人等一系列情况更是司空见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吃亏的往往是那些守规矩的人。反映在足球场上,作为社会人的足球运动员,又怎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中国球员没有层次感,位置感。从我们自身来看,是我们从小的基础训练有问题,教练教的不好,但是又何尝不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没有规矩的具体体现呢?
(六)不敢负责
责任两字好沉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人去回避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平时最顾忌或者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每每遇到争议时,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者自己常常也说的一句话是:“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最终的情况往往是无人负责,因此就产生了“替罪羊”。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推行“问责制”。
在中国,有个普遍现象,年龄小的队员在一起踢球时,他们很大胆,敢于作动作,也敢于在比赛中尽情发挥,即使是丢了球之后也愿意积极回抢。可当他们回到国家队后就不敢再像青年队训练和比赛时一样了,他们在比赛中总有些担心,究其原因,就是队员因为害怕在场上承担责任,拿球后总想尽快处理掉。而这个所谓处理掉,常常是漫无目的,恐怕球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七)要面子
人们常用“死要面子活受罪”来形容有些中国人。
足球圈这么大,不管是哪个教练或者哪位运动员,绝对不能承认自己不如对手,否则就要面子全无。因此,当球队输球的时候,队员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教练更是有诸多的说法,但绝对不会承认对方教练员的水平比自己高。
外籍教练到中国执教的有很多,不管是听老外讲课亦或是在场上直接教授,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老外说的那些东西我们全懂,没什么新鲜的。”因此“老外”在中国足坛永远都是不过尔尔。深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八)太在意外界说法
中国球员对球场内的事情考虑的不多,而更乐意谈论场外的事情,就像2004年11月7日中港之战中,中国队究竟要打进香港多少个球才能获得出线权?不少球员连这个最起码的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能在比赛中去主动争取呢?
多少年来,中国人活着其实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着,因而活得特别累。尽管嘴上可以经常挂着“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甚为看重。因为太在乎外界的说法,常常无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外人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队员也一样,根本就无法去改变它。但是,队员们却可以在场上改变形势,而且有这样的可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去努力把握住场上的形势,争取赢球呢?
(九)不敢说话
沈祥福曾这样说过:“我从组建国青队开始就一直在告诫队员,到了球场上,大家一定要叫喊出来,只有这样,大家的行动才能统一。可等到这支队伍解散了,队员在场上依然不会叫喊。”在2000年初组建国青队时,沈祥福曾安排后来淡出球队的梁明和杜威一起担任中后卫,但两人在训练和比赛中居然撞到了一起,而且还是多次出现。训练中尚且如此,一旦在比赛中出现这一情况就将是致命的。
显然,队员在场上不会叫喊或者说是不敢叫喊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还是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再强调“明哲保身”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不再提“与世无争”了,但“多听少”仍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生存之道,所谓“言多必失”嘛,而且还要学会“察言观色”。
当然,中国球足在场上不会说话、不敢说话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问题,这是东方文化中的传统。国家队中,老国脚可以“数落”年轻国脚,而年轻国脚甚至不敢吭气。在赛场上,年纪小的球员如何敢叫喊“老大哥”?
(十)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一个中国就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而且有13亿人口。仅在荷兰1500万人口中踢球的就有12万人,在德国8000万人口中有61万人踢球。
迄今为止,13亿中国人中,真正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有多少呢?根据《1996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文件》透露的数字,199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仅为7675人,其中职业、半职业球员有1037人,占注册球员的13.75%,也就是说,每8名球员中就要产生一名职业球员!而到2003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人数也只有13000多人。
欧洲足球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足球水平的高低与人口多寡无关,决定一个国家足球水平高低的是“足球人口”的多少,而不仅是总人口。足球人口(即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所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越高,表明这个国家的足球开展基础越广泛,这也就为职业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为足球人口多,无疑会为选拔人才和人才流动等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便于展开竞争。
但遗憾的是,中国足球却是旁观者,看热闹的人居多,真正踢球的人很少。于是,由于踢球者少,真正理解足球,从足球内涵出发去谈论足球的人就很少。虽然没有“足球思想”,缺少“足球文化”,但起哄者却是络绎不绝,中国的足球水平提高又从何谈起呢?
(十一)拜金主义
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之后,以苏永舜等为代表的众多老教练均发出过这样的感叹:现在的运动员钱多了,腰包鼓起来了,但吃苦精神太差了,无论是训练还是自我约束力,根本无法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那些运动员相比,他们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呼吁“不要惯坏了足球运动员”。众多在中国执教过的外籍教练在离开时均忠告说“如果中国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提高,光想着钱,中国足球水平永远上不去!更有人数年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连钱都不管用了,中国足球还怎么踢?”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在反思沈祥福率领的国奥无缘雅典奥运会,总结中国足球陷入低谷的原因时,就提出了“拜金足球”的问题。
但是,“拜金”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足球界内的问题,恐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更多时候,要求中国球员像生活在“真空”里那样不考虑收入问题,恐怕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足球运动员是吃“青春饭”的,比起许多歪门邪道的挣钱法,中国球员还是干净的。但是像“赌球”之类的“黑色收入”确实可以彻底毁了中国足球。
德国足协杯多少场比赛啊呢和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耐心阅读!